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热点

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,用初心对话峥嵘岁月——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

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25-07-02 16:57:43 阅读量:50

通讯员:周淑苗 徐孝笑

七月的骄阳点燃青春的热忱,盛夏的晨风扬起实践的旗帜。在党的104岁生日这个充满荣光的日子,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"缘梦·陶溪新韵"实践队的10名队员,怀揣着赤子之心走进武义县吴宅村——这片孕育了宣平北营红军的革命沃土。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让百年党史的壮阔画卷在青年学子的心中徐徐展开。当青春的热血遇上红色的基因,碰撞出的不仅是思想的火花,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初心的坚守。让我们跟随这支实践队的足迹,见证他们在行走的课堂里收获的成长与蜕变。

经过1.5公里的徒步,吴宅村的身影跃入眼帘,这个被上松线一分为二的古村落,正以漫山遍野的赤壤芬芳,诉说着这片土地与生俱来的革命基因。在宣平北营红军旧址前,时光仿佛在此凝固。斑驳的墙面上的每一道裂痕都是岁月刻下的勋章。此刻,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记载——褪色的《入党誓词》里跳动着炽热的初心,锈迹斑斑的大刀上折射着凛然的豪情,老照片里年轻的面容正与我们隔空相望。一段段英雄史诗,一幅幅珍贵图片,一件件沧桑实物,不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鲜活的生命呐喊与信仰坚守。

1751446564444463.jpeg

针对当地村民的访谈调研活动即刻开始。队员们分为两组,分头采访当地村民,询问他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看法,对村里红军事迹、抗战历史以及抗美援朝等历史重大事件的了解。提及红军长征那段血与泪交织成的历史,一位老爷爷这样说道:“我听老一辈的人说,抗战的时候他们的饭都是用沙子和米混起来烧的,菜是装在竹筒里的,筷子伸下去夹都夹不起来。那些军饷更是被抢走,很多人都病死饿死了我们吴宅这里可能去了有几百个战士。”他眼含热泪,诉说着那段时代的艰辛与不易。

1751446611444909.jpeg

队员们在吴宅村口偶遇了另外一位大爷。问及“您身边是否有党员”这个问题的时候,大爷自豪地指了指家门前“党员之家”的牌子。他说他的叔叔是党员,“党员肯定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的,党员就是这样”。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部对吴宅村乡村振兴的奉献,话语间饱含对党组织的不尽感激。

1751446627294295.jpeg

背着沉甸甸的调研结果,实践队的成员们返回了实践基地。这是一次知识的积累,实践队员系统梳理了所访红色遗址承载的重要历史事件、关键节点和核心精神;这是一次思想的淬炼,革命先辈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守信仰、寻求真理、不怕牺牲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深深涤荡着队员们的灵魂,同时深刻理解了“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”的时代叩问;这更是一次情怀的升华,让人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、新中国来之不易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,极大地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、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。

1751446640594606.jpeg

恰逢7月1日建党节,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,队员们的感悟尤为深刻。红色遗址承载的苦难辉煌,正是这104载壮阔征程的起点缩影。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到引领复兴的巨轮,一代代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践行初心,铺就了今日的辉煌道路。这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党的诞生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划时代意义——正是这个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先锋队,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高举信仰火炬,带领人民赢得独立解放,开创发展奇迹。此刻,对先辈的敬仰与对党的华诞礼赞融为一体,化作更坚定的信念:作为新时代青年,必将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建党精神,以饱满热情和坚定担当,响应时代召唤,在强国复兴征程中贡献磅礴青春力量。

广告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热门文章